安徽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巡礼丨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轻量化”发展趋势,整合区域、行业资源,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与零部件产业链条,打造高质量汽车零部件产业生态圈,为基地出口增量提质培育新动能。
一、基地基本情况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于2020年由商务部认定,2023年通过商务部复核。2024年1-10月,基地出口额4.32亿美元,同比增长10.58%。
二、基地运行情况
宁国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从产业链发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品牌建设、数字化建设、贸易便利化等方面落实基地建设,以“点对点”服务基地企业、为基地企业争取资金项目、带领基地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等具体行动赋能基地建设,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从零件向部件及总成、整机装备集聚的产业链条升级发展,加快培育“千亿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一)加强政策引领。出台《宁国市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新高地行动方案》及一系列促进产业和基地发展的扶持政策,整合资金、土地等要素,推进基地重点企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重要市场开发和高端人才引进等,近5年累计兑现奖励扶持资金8.6亿元。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将“进出口总额”纳入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体系,盘活闲置低效用地近1750亩,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并重,推动优质要素资源向汽车零部件优质企业倾斜。
(二)优化平台载体。立足基地企业进口业务需求,引进安吉上港集团运营宁国市公用型保税仓库,为汽车零部件产业降本增效。依托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聚力打造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获评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全省首批战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累计获得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奖励资金3.62亿元、拨付基地配套奖补资金近4亿元。中德智造产业园总投资100亿元、规划面积2.88平方公里,将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技术和宁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相融合,全力打造国内一流汽车零部件产业新高地。
(三)坚持创新驱动。支持企业进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个、省级智能工厂5个。鼓励汽车零部件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资源共享平台,联合共建合工大(宁国)汽车产业研究院和安工程(宁国)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引导支持基地企业技术改造,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设立研发中心,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基地拥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5家、专精特新冠军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8家,省级高成长型小微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引领全市汽车零部件企业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四)打造产业梯队。打造“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跟进、关联企业配套”产业梯队,形成以中鼎、亚新科等为代表的汽车橡塑产品系列,以保隆等为代表的汽车排气系统管件、车轮配件及车身结构件系列,以桑尼泰克等为代表的冲压件、注塑件系列,以东波紧固件等为代表的挡圈、卡环紧固件系列,以金鑫电机等为代表的汽车发动机电机系列。以整机配套为导向,推动发动机、底盘、车身附件、充电产品、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等产品协同发展。
(五)强化品牌塑造。基地内8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荣获皖美品牌称号,5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荣获宣城市政府质量奖。基地企业累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20件,新注册商标112件。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9项;参与制修订行业标准16项;参与制修订地方标准16项。持续引导基地企业在品牌创建、品牌培育、品牌营销上做文章,提升基地企业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中鼎集团跻身中国制造业500强、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100强。中鼎、亚新科等20余家企业与奇瑞、江淮、吉利、比亚迪等主机厂建立配套合作关系。中鼎集团产品进入奔驰、宝马等企业直接配套范围;亚新科自主研发的无飞边皮碗产品实现亚洲第一家、全球第二家批量生产;保隆产品畅销北美、欧洲、东南亚等76个国家和地区,排气管产销规模居全球行业前三。自2021年省商务厅开展“安徽出口品牌”评选工作以来,基地内共有11家企业12个品牌获认定。
(六)突出双招双引。鼓励中鼎、保隆等上市公司“走出去”“引进来”实现聚变裂变式发展,中鼎股份先后收购德国KACO、WEGU等优质公司,推动9个项目反向投资落户宁国。围绕汽车零部件产业,紧盯建链补链型和无中生有型项目进行招引,引进吉利汽车设立吉利动力电池(总投资72亿元)、吉枫汽车,布局新能源、车辆再生资源利用;中鼎减震智能底盘二期、嘉科新能源汽车用轴接地环及橡胶零件智能生产等产业链项目落地;桑尼泰克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关键零部件数字化生产基地、隆威汽车空气弹簧智能制造等项目建成投产。
(七)推动产业对接。紧盯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沿,精准匹配企业供需合作,连续5年举办产需对接会,进一步拓展宁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市场,加强汽车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产业创新协同合作。发挥G60科创走廊产业联盟桥梁纽带作用,深化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合作,鼓励支持区内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建立研发中心和分支机构,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组织基地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链博会、上海法兰克福国际汽配展等知名境内展会,支持基地企业参加各类境外展会超200场次。对参展企业给予展位费补贴,为基地发展赋能增效。
(八)释放外贸活力。以实施商务经济倍增计划为抓手,紧盯重点外贸企业和有进出口潜力的企业,持续开展重点进出口企业回转挖潜、实绩企业孵化培育两项工作,创新开展国有贸易型企业进出口业务拓展和全市重点进出口企业困难问题攻坚行动,加大政策宣传、咨询服务和支持指导力度,挖掘进出口潜力。组织基地96家企业参加省市外贸政策培训会42场次。特邀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数字服务应用专业委员会举办“金企工程—数智出海跨境沙龙宣讲会”、外贸政策海外风险等系列专场培训班,帮助解决跨境电商实操、海外风险防控、AEO高级认证申办等问题。发挥贸易金融联动服务机制作用,协调外汇、税务、金融等相关职能部门解决基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通关便利化、融资需求、出口退税、贸易结算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支持基地企业扩大进出口规模,助力全市对外贸易量稳质升。
三、基地下步工作打算
1.充分发挥省市县联动优势,做好为企服务工作,认真研究诉求,精准施策,指导基地企业用足用活政策,充分利用贸易便利化措施,助力基地企业多元化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主动对接国际营销公共平台,提升我市基地企业产品营销能级,畅销全球。
2.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增强基地产业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围绕基地重点进出口企业、产业链关键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大力开展招商。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推进国际产业合作,进一步提升基地进出口规模和经济外向度,推动基地企业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
热忱欢迎社会各界朋友来宁国投资兴业,共同把宁国打造成为具有产业竞争力、城市吸引力、区域影响力的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中小城市!